近日,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黄和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2019年影响因子21.661)上以封面形式发表题为:“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Glycosaminoglycans”的论文(Acc. Chem. Res. 2020, 53, 335−346),系统综述了化学酶法策略构建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糖胺聚糖的研究进展。该论文通讯作者是黄和教授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生物学系的Robert J. Linhardt教授,第一作者是我校张幸博士。
糖胺聚糖是细胞中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分散性粘多糖,并被广泛用于临床药物(如抗凝血、抗炎等)的开发。然而,糖胺聚糖药物开发还存在获得手段匮乏和糖链结构不均一的瓶颈问题。化学酶法策略是联合化学合成和酶催化手段,模拟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仿生合成。此方法具有化学合成的灵活性和酶催化的高效性,反应过程无需对基团进行保护且区域、立体选择性专一,有助于对糖胺聚糖生物学研究向精准化、可控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
张幸博士于2009年、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及在美国奥尔巴尼分子制药公司担任研究科学家。自入职南京师范大学后,张幸博士在糖类药物研究领域做出了较深入的工作,已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脓毒症患者认知能力退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揭示了内源性硫酸乙酰肝素(主要糖胺聚糖之一)裂解片段与认知能力损伤的密切相关性,为治疗脓毒症患者认知能力退化提供新靶点。该工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PNAS, 2019, 116, 9208-9213)上。
黄和教授团队近年来以微生物资源为基础,围绕活性天然产物的设计、合成方面展开了系列深入研究,将有机合成的理念、方法与生物催化相结合,实现对天然产物合成过程的精准调控,对于天然产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链接: http://chemreseach.immuno-online.com/view-707261.html